站点 | 交易税处理 | 登记与申报要素 | 发票与票据 |
美国 | 平台覆盖范围内由平台计算与代收;卖家按辖区要求完成登记与必要申报 | 税号、报表频次、销售与退货汇总、市场主体信息一致性 | 保留结算单、付款记录、用途说明;按需开具票据或提供收据 |
加拿大 | 平台计算与代收覆盖部分场景;卖家根据业务实质履行登记与申报 | 税号、税率适用、进口与国内销售区分、汇总与抵扣资料 | 保留收款记录与税务相关凭证;语言与币种口径一致 |
墨西哥 | 平台在覆盖范围内代收;卖家按规定完成登记与相关报备 | 税号与资料一致、月/季申报节奏、进出口区分 | 保存结算单、运单与通关文件;票据编号与订单号可对应 |
北美站物流与入仓路径协同
路径 | 适配SKU | 时效参考 | 关键要点 |
美国本地FBA(海运主供+快线兜底) | 体积重与稳销款 | 海运30-45天,快线5-12天 | 预约入仓、箱规与标签;危险品与电池按规范 |
加拿大本地仓前置+本地派送 | 中低频动销与组合件 | 本地派送2-5天 | 标签语言要求、有效期管理 |
墨西哥本地入仓或区域前置仓 | 轻小件与稳定销量SKU | 头程与本地清关衔接 | 说明书与合格评定、入境单证齐全 |
北美跨境自发货(邮政/商业快递) | 低客单长尾/高客单急件 | 邮政7-20天,商业快递2-5天 | 妥投追踪、地址校验、关务申报 |
北美站收款与币种协同表
路径 | 币种 | 费用构成 | 在途与时效 |
多币种钱包归集后按需结汇 | USD/CAD/MXN | 收款费+跨币种附加费+提现费+点差 | 固定工作日窗口,平均在途目标≤5天 |
目标国家本地账户入账后合规调拨 | 当地币+USD | 本地转入费+跨境调拨费+点差 | 先本地入账再调拨,路径透明 |
对公账户直接入账(跨境电汇) | USD/CAD/MXN | 发送行/中间行/接收行费用+点差 | T+2至T+5工作日视路径 |
统一运营看板指标与阈值(北美站)
指标 | 定义 | 建议阈值 | 观察频次 |
可销售率 | 可售SKU/总SKU | ≥95% | 日/周 |
库存周转天数 | 库存/日均销量 | 20-35天(分站点) | 周/月 |
平均在途天数 | 放款到入账平均时间 | ≤5天 | 日/周 |
点差占比 | 点差/结算金额 | 按合同上限 | 周/月 |
对账差异率 | 差异笔数/总笔数 | ≤0.05% | 日/周 |
退款与争议率 | 退款或争议订单占比 | 类目健康区间 | 周/月 |
北美三站税务合规模块该怎么拆
税务规则会因站点与业务结构不同而差异化,但通用的操作方法可以统一、
登记与申报:在平台覆盖代收代缴的范围内,仍需根据业务实质履行登记与必要申报;资料包含税号、报表频次、销售与退货汇总、主体信息一致性。
发票与票据:不论是否需要对外开票,内部都需保存结算单、付款记录与用途说明;对跨境入境环节的税费单证要留存齐全。
留存年限:按站点规定保留,建议以五至六年做基线,电子与纸质双轨留证。
红色信号:主体信息不一致、申报口径与对账不符、资料过期或缺页,当出现,立即暂停放量并复核。
物流路径与入仓协同,用“主路径+备路径”
北美站的物流,不是单一答案,而是“主路径稳定、备路径兜底”的组合:
美国本地FBA:海运整柜/拼箱为主、快线兜底补差。出货前固定两道质检:箱规与标签抽检、危险品与电池规范复核。
加拿大本地仓前置:中低频动销放在本地仓,注意标签语言与有效期管理,尾程派送2–5天更稳。
墨西哥本地入仓或区域前置:轻小件与稳定SKU先解决说明书语言与合格评定,再走头程;清关与本地配送要提前衔接。
北美跨境自发货:邮政渠道承接低客单长尾,商业快递用于高客单与活动急件;妥投与地址校验要和客服SLA联动。
入仓与包装标签是“零容错”
多数拒收与二次费用,源于仓前细节。把操作做成SOP:
箱规与包装满足平台上限并具备缓冲;
条码与箱贴位置统一、无遮挡、一次扫码经过;
危险品与电池分类、资料与通道限制一致;
预约入仓按窗口到仓,预留时差;
单证对照装箱清单与ASN逐箱点核。
这套动作可以直接结合仓内质检表执行,做到“一车一拍照、一箱一核对、一单一留痕”。
收款与币种协同,用“归集—调拨—结汇”的顺序
北美站涉及USD、CAD、MXN三种常见币种,收款与结算建议遵循“归集—调拨—结汇”的顺序:
多币种钱包归集:将三站资金归集后再按需结汇,费用拆成收款费、跨币种附加费、提现费与点差四段,逐笔记录参考汇率与点差。
本地账户入账再调拨:先确保本地转入成功率,再合规调拨到目标主体;调拨凭证与用途说明必须可追溯到订单或结算单。
对公账户直接入账适合用在B2B与大额结算,关注发送行、中间行与接收行费用承担方式,以及在途时间与报文号回执。
统一看板把时效与成本装进同一屏
运营与财务看的是同一条水位线。把资金、物流与售后指标统一到一个看板:
可销售率、入仓合格率:反映合规与仓前执行质量;
库存周转天数:指导补货与促销;
平均在途天数:超过5天即排查提现窗口与路径;
点差占比:对齐合同上限,当超线,复核口径或调整路由;
对账差异率:不高于0.05%,超线即重跑对账与修复字段;
不可用余额比例、退款与争议率:直接影响放款节奏与现金流。
把税务、物流、收款放在同一时间轴上
新站点上线或旺季前,做一张“时间轴”:
T-60/T-45 选品锁定与资料归档,合规白名单完成。
T-45/T-30 头程路径与入仓预约落地,危化与电池复核,经过抽检。
T-30/T-15 页面与包装最终一致性检查,客服SLA与物流承诺对齐。
T-7 收款路径回归测试:工作日固定提现窗口、在途天数与点差报告。
T-0/T+ 监控四个关键数:入仓合格率、可用余额增长率、平均在途天数、退款与争议率。
时间轴的好处,是让跨部门对齐节奏,把“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”定成制度。
常见误区与立即可用的修正
只看名义费率忽略点差:导致毛利被动下降。修正:对账文件逐笔展示参考汇率与点差,纳入月度复盘。
单一路径提现:一遇节假日在途拉长。修正:主路径+备路径;固定工作日窗口并保留切换演练记录。
页面口径与单证不一致:审核与售后双重压力。修正:页面、铭牌、说明书、进口资料做“一套口径”,版本管理到位。
入仓只盯时效不盯细节:拒收与二次费用高发。修正:装箱抽检、预约管理与单证对照三步走。
看板割裂:运营看曝光,财务看结算,彼此不联动。修正:统一看板,指标触发阈值后走“复核—处置—回访”流程。